网易探索频道的制作专题称,普通用户可自建发电系统发电卖给国家,这事看着挺美,实则不太靠谱。
林伯强认为,目前国内光伏产能过剩严重,单纯依靠政策支持并不足以解决行业目前困境。2011年之前,英利对国外市场依赖度达到90%以上,去年已经下降到70%左右,预计2013年国内市场将占到40%以上。
提高光伏装机目标主要是基于国内光伏业发展考虑,现在的十二五目标制定时没有想到国内光伏业会面临艰难困境,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这两年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100万千瓦的目标明显已不能满足增长,同时为了进一步解决行业困境,下一步将大幅提高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在内忧外患之际,光伏业作为国家新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渡过困难时期成为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我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薄膜光伏组件具备能耗低、无污染、柔性可弯曲、弱光响应性好、光照角度要求低等优势,最适合分布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需求。从全球能源发展格局来看,对太阳能的利用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
雾霾天气频现,节能环保正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大力推行薄膜太阳能应用无疑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GW,2012年突破7GW,今年将新增10GW,这样的速度全球少见。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表示,一年来,英利集团从管理、市场、产品和创新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主动变革,推动技术升级,保持了行业最高研发水平,新兴市场开拓取得突出成绩,实现了从规模速度制胜向技术质量制胜的转变。国家支持发展迅猛2012年是业界普遍反映全球光伏行业最冷的一年。在2012年5月8日的一场讨论中,目标一度上调至15GW。这已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的第4次调整。
国家能源局再度调整了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以此同时,外资企业SMA提出收购兆伏爱索,准备乘机进入我国光伏产业的逆变器行业,对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
在这种对政策依存过大、对外还未完全解冻的情形下,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以目前光伏电站综合造价1万元/千瓦核算,这一增幅将新增约2500亿元的光伏发电市场。在1月7日召开的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就提出今年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10GW)。用高质量拓展新兴市场最寒冷的2012年已经过去,是否意味着光伏行业在2013年就会否极泰来,全面回暖呢?从今年1月份的情况来看,尽管国家政策层面一直在加大力度,给行业传递着更多正能量,但整个行业全面回暖,似乎还显得扑朔迷离。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短时间内,中国的光伏产业目标多次调整,这说明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态度。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GW。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制造国,去年欧洲国家减少对光伏发电的补贴,美国、欧洲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我国光伏企业陷入困境,纷纷将开拓国内市场看作扭转行业困局的重要机遇。尽管此前曾有消息称,十二五光伏发展目标有可能达到40GW,但最终确定到35GW还是比较合适的,因为中国光伏发展要避免风电的老路,打通上网渠道、施工质量等道路,确保光伏设备安装后25年的生命周期。
去年12月底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于近期正式公布。近来国内组件商纷纷涉足国内光伏电站建设,迈出转型的新一步。
史立山介绍,再次调整光伏发展目标,主要是基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考虑。最早的时候,决策层曾考虑将这一目标定为5GW,此后一度上调至10GW。
石定寰认为,在35GW装机规模中,大型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会各占一半份额,国家也将针对光伏行业现有的问题继续出台政策扶持光伏产业。2012年,面对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欧美双反,全行业竞争激烈等不利影响,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成本、品牌和营销网络优势,全年组件出货量超过2200兆瓦,同比增长40%,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1月29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英利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碳减排先锋项目发布会上透露,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目标上调至35GW(吉瓦)。如果后续电价补贴及税费优惠政策出台并落实,市场有望加速释放。事实上,作为未来光伏产业希望的田野的国内市场,这两年也确实发展迅猛。或向建设光伏电站的传统发电国企供应光伏组件,或直接投资建设光伏电站,为光伏组件生产找到了新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美双反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而此前,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调整到21GW的目标原本被认为是定格,不会再做出调整。据悉,今年1月份以来,光伏全线产品价格结束了近9个月的连续下跌,出现了反弹,其中单晶硅片和单晶电池片产品涨幅较大,最上游的多晶硅料价格也小幅反弹。
面对这种现状,国家开始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出台《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满足条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承诺接入电网等中国光伏业唯有狠下内功、强筋健骨,面对外界风云变幻才能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同时,由于中国很多光伏企业都从欧洲进口原材料、部件、制造设备,因此这也将给欧洲带来附加值的减少。正如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新闻发言人普罗伊格沙斯的表述,对华双反有助于增加欧盟光伏企业的产量,以及光伏生产制造类企业的就业机会,只是由此在欧盟光伏生产领域带来的就业增加数量最多不会超过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所失去的就业机会的20%。
但笔者认为,中国光伏业为此感到庆幸,实在还为时尚早。正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中外光伏贸易战的最终走向如何,寄望外人手下留情、期盼政府高举挡箭牌,都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在欧盟对华相关贸易制裁明朗化之前,中国或将保持观望姿态,并可随时调整对于欧盟多晶硅的贸易指针,作为牵制欧盟的有效手段。同样是光伏贸易争端的意外变脸,对于业者却是一则以忧、一则以喜。
此外,以欧盟与中国打交道的秉性,就算其有意撤销对华光伏业的制裁措施,也一定会以此为筹码来换取中国在其他政经领域的妥协与合作。而来自《上海证券报》的报道称,由于春节长假等因素,商务部内部一些程序还没有走完,初裁结果的出炉也相应延期,预计要到3月底前才会正式公布初裁结果。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伴随龙去蛇来,对于中国的光伏人来说,去年的种种不快和惨淡都已成往事。围绕光伏行业的较量,还只是中欧之间全方位博弈的一个侧影。
其次,这篇报告提交欧盟委员会后,很可能只会促使欧盟更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其对华光伏双反方案,帮助其在实现对华精准打击的同时,尽量避免误伤自身。毕竟,中国有求于欧盟者众,欧盟迄今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华军售解禁也是一拖再拖。
然而,这一预想中的开年礼炮却意外哑火,商务部打起了太极,称初裁尚无明确时间表。按照国际贸易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双反这类贸易制裁措施通常适用该条款,中方企业将可据此与上游的海外多晶硅公司顺利解除尚未履行的长期订单,摆脱光伏贸易冤大头的尴尬。无论怎样,说好的对外多晶硅双反爽约,最欲哭无泪的恐怕莫过于那些手握200多亿美元高价海外长单的光伏组件厂商。值得注意的是,谈及有关欧盟对华光伏双反案的情况,沈丹阳称,尽管尚无确切的消息,但商务部正在与相关方进行磋商以及有关的应对工作。
因此,无论是指望欧洲同行良心发现,甚或希冀一篇调查报告就能促使欧盟放下已经举起的双反大棒,类似想法只能说是很傻很天真。因此,商务部的多晶硅双反虽然遭遇延宕,却不会轻易告吹。
迎头冷水:商务部对美欧双反初裁延期 在商务部2月20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表态,无疑给众多满心期盼的中国光伏业者泼了一盆凉水。调查结果已呈交欧盟委员会,并很可能影响欧盟今年6月做出的初裁结果。
笔者猜测,此次中国多晶硅双反初裁的延期出炉,与当前中欧就欧盟对华双反展开的磋商应不无关系。也就是说,如果3月份出台初裁结果,则最迟在7月份必须出台终裁结果。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